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6月27日) |
多重國籍,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多於一個國家的國籍,例如同時有兩個國家的國籍(在此情況下又可稱之為雙重國籍)。在全球化的时代,雙重國籍越来越普遍,也成为许多国家修法的趋势。雙重國籍可以影响当事人对国家的效忠程度,但由於高端人才的流動性強,漸漸有些國家允許或默許公民持有他國護照,也带来人员、物资和文化等方面交流的便利,並可以要求其行使繳稅和財產證明的義務,總體而言本國仍能獲利,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有的國家根據出生地主義(屬地主義)[1],有的國家根據血統主義(屬人主義)[2],假如僑民所有的子女,一出生就會同時具有雙重或以上國籍,或者父母的國籍不同,而使出生的兒童擁有雙重國籍。部份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允許此情形的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前擁有雙重國籍。[3]
有些國家的法律規定外國人與本國人通婚,外國人可自動獲得本國國籍,例如本國男子與外國女子結婚,外國女子自動獲得本國國籍。若女子所屬國的法律又規定與外國人結婚並不喪失本國國籍,則該女子就獲得了雙重國籍,反之亦然。[4]
歸化程序在很多國家一般不會影響申請人出生时或先前所拥有的國籍, 因为许多歸化申请人的原居国没有相关的脱籍法律条文和手续。但有些國家的國籍法規定,歸化時需提供放棄或喪失原有的其他國家國籍證明,但若在歸化申请人不可控制的前提下无法放弃原国籍,此類人士仍可保留原有的国籍, 而产生雙重國籍或多重國籍的状况。[5]此外,也有歸化外國後,卻遲遲未向出生國提出放棄原有國籍者,有可能因為法律疏失,甚至又申辦護照,於是暫時非法享有雙重國籍, 或成为事实上的多重国籍拥有者。
理論上雙重國籍人在國際上會得到不僅一個國家的保護,但根據國際實踐,以及1930年海牙國籍法公約第五條規定:具有一個以上國籍的人,在第三國境內,應被視為只有一個國籍,第三國在不妨礙適用該國關於個人身分事件的法律以及任何有效條約的情況下,就該人所有的各國籍中,應在其領土內只承認該人經常及主要居所所在國家的國籍,或者只承認在各種情況下似與該人實際上關係最密切的國家國籍。
在其國籍之一的國家内部,雙重國籍人一般只被當該國公民對待。例如甲國要求公民服兵役,那麼同時擁有甲、乙國籍的人在甲國境内不能因其乙國國籍而免服兵役。[6]有些國家雖承認雙重國籍,但其法律規定不允許公務員或公職人員在任職期間擁有雙重國籍。[7]
“ |
第2條 關於某人是否隸屬某特定國家國籍之問題應依該國之法律以為斷。 第3條 除本公約另有規定外凡有二個以上國籍者各該國家均得視之為國民。 第4條 國家關於本國人民之兼有他國國籍者對於該第二國不得施外交上之保護。 第5條 在第三國之領土內有一個以上之國籍者應視為只有一個國籍,在不妨礙該國關於身份事件法律之適用及有效條約等範圍之內,該國就此人所有之各國籍中應擇其通常、或主要居所所在之國家之國籍、或在諸種情形之下似與該人實際上關係最切之國家之國籍,而承認為其唯一之國籍。 第6條 有一個以上國籍之人而此等國籍非自願取得者經一國之許可得放棄該國之國籍但該國給與更優出籍權利之自由不在此限倘此人在國外有習慣及主要之居所而適合其所欲出籍國家之法定條件者前項許可不應拒絕。 |
” |
——1930年4月12日訂於海牙之《國際聯合會國籍法公約》 |
美国允許雙重或多重國籍现象的存在,并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约束这类公民, 即在境内不承认美国公民的其它国国籍或多重国籍身份。外籍公民申请归化为美籍公民时,在移民官和法官面前, 需要口头宣誓放弃效忠外国政府,但并无法律手续和程序或必须出示相应的文件来证实这些放弃。美国国务院对双重国籍人士也有详细的指引。外国公民归化入美籍后,可保留原有的国外公民权。根据1980年代的法律,在非主观的意愿下,美国公民权不可被任意剥夺。归化后的公民在海外使用它国护照,为外国政府工作或者是参与国外选举,不会自动丧失美国公民权。但进出美国时必须使用美国护照,并在境内不得以外籍公民身份行事。在海外使用其它国家护照,也并不与美国法律冲突[8][9]。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中国不承认也不允许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10]。根據《國籍法》第9條,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上述条文的设置意在杜绝多重国籍现象,但多重国籍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要求公民只能保留一个国籍的国家。
因歷史原因,香港及澳門政府以前默认雙重國籍的存在。兩地自主權移交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再承认双重国籍。但中國大陸的法律並不完全适用于港澳地區,按照199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港澳居民可以合法持有国外颁发的旅行证件, 但不得因为拥有外国籍, 在中国领土上获得外国领事的保护, 除非已经申报并改变了国籍。香港入境事務處为依法受理國籍申請和变更的機關,對所有國籍申請事宜作出處理,并确定申请人的国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对澳门特别行政区也作了类似的安排。因此,港澳居民合法拥有雙重國籍的現象并不罕见。如果有其它國籍身份的港澳永久居民,不选择申报国籍的变更,则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不會被剥夺[11]。但如果有其他國籍身份的港澳永久居民參選行政長官的時候,必須放棄其持有的其他國籍身份。而香港除了規定雙重國籍者不能參選行政長官之外,亦不得担任局长级以上的职位,拥有双重国籍的立法会议员不可超过整体议员五分之一。[12]
国家/地区 | 备注 |
---|---|
![]() |
因以巴冲突的问题,巴勒斯坦允许巴勒斯坦人拥有双重国籍。目前已經有很多巴勒斯坦人擁有巴勒斯坦及以色列、美国等国家的雙重國籍,他們在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時往以色列逃難。 |
![]() |
|
![]() |
|
![]() |
|
![]() |
|
![]() |
中華民國允許雙重國籍,但外國人歸化中華民國國籍須放棄原國籍(特殊功勳者及高級專業人才除外)[13]。然而依國籍法,中華民國公民喪失國籍須經內政部許可,實際中不存在強制要求放棄國籍的情況。在臺灣具有戶籍者不得領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否則會喪失中華民國國籍。[14]但對香港(含英國國民(海外)國籍)和澳門(含1999年12月19日或以前取得葡萄牙國籍澳門居民)則無限制。雙重國籍者不得擔任元首、政府官員、公務員、陸海空軍將官。 |
![]() |
不承认雙重國籍,但法律允许香港居民持有其他國家護照。香港主權移交後,所有出生在中國領土(含主權移交前的香港、澳門和聲稱擁有主權的台灣)且具有中國血統的人士不論其意願自動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15];若擁有其他國籍人士未向入境事務處放棄中國國籍,則在中國領土內不承認其持有其他國籍,沒有該國對其的領事保護權;雙重國籍者不得參選行政長官,不得擔任局長級以上的職位,不得參選立法會地方直選与大部分功能組別,擁有雙重國籍的立法會議員不可超過整體議員五分之一。 |
![]() |
不承认雙重國籍,但法律允许澳門居民持有其他國家護照。澳門主權移交後,所有出生在中國領土(含主權移交前的香港、澳門和聲稱擁有主權的台灣)且具有中國血統的人士不論其是否擁有葡萄牙國籍均自動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16];其中因擁有中葡雙重血統而取得葡萄牙國籍者亦然;若持有其他國籍人士未向身份證明局申報國籍變更(緊接主權移交時擁有葡籍者則爲“國籍選擇”手續),則在中國領土內不承認其持有其他國籍,沒有該國對其的領事保護權;行政长官不得在任期内具有其他國家居留權。[17] |
![]() |
|
![]() |
|
![]() |
|
![]() |
|
![]() |
(有條件承認,英國等19個國家) |
![]() |
|
![]() |
(自2009年容許) |
![]() |
国家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条件承认) |
![]() |
|
![]() |
(與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公民。其餘的必須第一時間報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並不包括科索沃) |
![]() |
(並不包括北塞浦路斯) |
![]() |
|
![]() |
|
![]() |
|
![]() |
(與摩爾多瓦、俄羅斯及烏克蘭公民。其餘的必須第一時間報案) |
国家/地區 | 备注 |
---|---|
![]() |
(外国人归化成美国公民后,可保留国外公民权, 但进出美国时必须使用美国护照。在海外使用它国护照, 并不与美国法律冲突)[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隸屬於丹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根廷公民無法取消阿根廷國籍 |
![]() |
|
![]() |
国家/地區 | 备注 |
---|---|
![]() |
(2004年后承认双重国籍,但政府官員及擔任公職者不得擁有[20]) |
![]() |
|
![]() |
|
![]() |
(新西蘭聯繫邦) |
![]() |
|
![]() |
(美國屬地) |
![]() |
(法國屬地) |
![]() |
(法國屬地) |
![]() |
(英國屬地) |
![]() |
(法國屬地) |
![]() |
(新西蘭聯繫邦) |
![]() |
(新西蘭屬地) |
![]() |
(美國屬地) |
![]() |
(美國屬地) |
![]() |
|
![]() |
|
![]() |
|
![]() |
|
![]() |
|
![]() |
国家/地區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葡萄牙屬地) |
![]() |
(葡萄牙屬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班牙屬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國屬地) |
![]() |
(英國屬地) |
![]() |
国家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限22岁以下的公民擁有外國國籍) |
![]() |
|
![]() |
|
![]() |
|
![]() |
(只限22岁以下的公民擁有外國國籍) |
![]() |
|
![]() |
|
![]() |
|
![]() |
(只限18岁以下的公民擁有外國國籍, 年滿18歲需要在3年內選擇一個國籍) |
![]() |
(中国公民,定居在外国,並自願取得或加入外国国籍后,便自动丧失中国国籍,并无任何相关的脱籍法律手续可以跟进) |
![]() |
(有條件承認,主要是外國及南韓跨國婚姻中的子女、因外國出生獲得雙重國籍的人士) |
国家 | 备注 |
---|---|
![]() |
|
![]() |
(有条件承认,對奧地利有特殊貢獻者)[23] |
![]() |
|
![]() |
(有条件承认,2011年後允許雙重國籍)[24][25] |
![]() |
(有条件承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俄罗斯公民权除外 |
![]() |
俄罗斯公民权除外 |
国家 | 备注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