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英語:Little Bo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市投擲的首枚原子彈的代號。於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在廣島相生橋上空31,000英尺(9,400米)投下,日本標準時間早上8時15分在1,800英尺(550米)高度爆炸。
小男孩原子弹 | |
---|---|
![]() 小男孩原子弹的外貌 | |
类型 | 原子彈(核武)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45年 |
使用方 | ![]() |
参与战争/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战(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4000公斤 |
长度 | 3米 |
「小男孩」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對人類使用的核武器,另一枚對人類使用的核武為投擲在長崎的鈈原子彈胖子。小男孩長10英呎(3米),寬28英吋(71厘米),重8,900磅(4,000公斤)。使用「鎗式」設計,將一個富含鈾的空心圓柱體(“子彈”)以炸藥射到相同材料的固體圓柱體(“目標”)上,造成整塊超臨界質量的鈾,引發核子連鎖反應[1][2]。小男孩裝有64公斤的鈾-235[3],其中不到一公斤進行了核分裂[4],釋放的能量約等於13,000公噸的 TNT烈性炸藥,即大概為5.5×1013 焦耳。約七萬人直接死於小男孩的原爆,大約同等數量的人受傷。隨後再有大量的人死於核子塵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懷孕的母親亦因為放射而出現流產,部分初生嬰兒發育畸形。
据統計,直到1999年,死于小男孩原子彈的直接襲擊及核輻射傷害的人數總計已超過20万。
由於時間緊絀而未能提煉足夠濃縮鈾製作試驗彈的情況下,小男孩這種設計的核武器在使用前並未進行過實際試驗。美國於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沙漠試爆的第一枚原子彈是以鈈為原料。當時美國的濃縮鈾只足以製造一枚鈾核彈。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小男孩原子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