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聲 | |
---|---|
![]() 宣傳圖 |
|
ほしのこえ | |
The Voices of a Distant Star | |
罗马字 | Hoshi no Koe |
類型 | 科幻、戰爭、機器人動畫、愛情、劇情 |
OVA | |
導演 | 新海誠 |
編劇 | 新海誠 |
人物設定 | 新海誠 |
動畫製作 | 新海誠 |
代理發行 | ![]() ![]() ![]() |
發售日 | 2002年 |
話數 | 全1話 |
其他 | 香港發行封面表記「星の聲」。 |
版权信息 | ©Makoto Shinkai/CoMix Wave |
小说 | |
原作 | 新海誠 |
作者 | 大場惑 |
插圖 | 新海誠、柳沼行(MF文庫J) 竹岡美穗(MF文庫達文西) |
出版社 | ![]() ![]() |
其他出版社:
|
|
文庫 | ![]() ![]() |
發售日 | MF文庫J:2002年7月25日 MF文庫達文西:2009年12月23日 |
冊數 | 全1冊 |
小说 | |
原作 | 新海誠 |
作者 | 大場惑 |
插圖 | ちーこ(角川翼文庫) |
出版社 | ![]() ![]() ![]() |
文庫 | ![]() ![]() |
發售日 | 角川文庫:2016年11月17日 角川翼文庫:2017年5月15日 |
冊數 | 全1冊 |
小说:星之聲:愛的絮語·穿越星際 | |
原作 | 新海誠 |
作者 | 加納新太 |
出版社 | ![]() ![]() |
發售日 | 2006年9月29日 |
冊數 | 全1冊 |
漫画 | |
原作 | 新海誠 |
作畫 | 佐原瑞 |
出版社 | ![]() ![]() |
連載雜誌 | 月刊Afternoon |
叢書 | ![]() ![]() |
連載期間 | 2004年4月號-2005年2月號 |
冊數 | 全1冊 |
話數 | 全10話 |
動漫主題-電子遊戲主題-ACG專題-模板說明 |
《星之聲》(日语:ほしのこえ,英语:The Voices of a Distant Star)是一部於2002年發表的日本動畫電影,為25分鐘長的全數位製作動畫,由當時還是業餘創作者的新海誠獨力製作。本片以行動電話的電子郵件為主題,描寫前往宇宙的少女長峰美加子與留在地球的少年寺尾昇,兩人之間的時間距離及思念。
新海誠在短片《她與她的貓》(1999年)取得成功後決定繼續創作,2000年夏天想好初步情節,後於2001年夏天辭去工作,運用在遊戲公司工作所學在自宅完成本片,一共耗時7個月。新海誠和他當時的女友篠原美香幫本片的男女主角配音,而音樂部分則由新海誠的友人天門操刀。
《星之聲》為新海誠的首部商業作品,也被視為他的出道作。本片於2002年2月2日在東京的一家小電影院獨家放映,因爲在網路上引發話題,上映首日即有排隊情況。本片榮獲東京國際動畫展優秀賞等許多獎項,出乎意料的迴響開啟了新海誠的知名度。DVD在同年稍晚由CoMix Wave發行,找來專業聲優重新配音,創下相當高的銷量。本片已有改編小說、漫畫、廣播劇和舞台劇問世,劇情各自有改動之處。
2039年時,人類火星調查隊在火星的塔爾西斯高地上發現異文明的遺跡,但被突然出現的異生命體攻擊而全軍覆沒。為了對抗被命名為塔爾西斯(Tarsis)的異生命體威脅,聯合國組成了聯合國宇宙軍。
2046年,當時就讀於中學三年級的長峰美加子和寺尾昇是同屬劍道部的好友,兩人互有好感,但還未成為情侶。兩人原本想上同一所高中,但美加子被聯合國宇宙軍選為先發機器人駕駛,2047年為了追查塔爾西斯人而被編入里希提亞艦隊,跟著艦隊旗艦里希提亞號從地球出發。隨著艦隊離地球越來越遠,兩人的距離變成以光年來計算,兩人透過手機發送的電子郵件要抵達所花費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美加子離開半年後,艦隊抵達冥王星軌道,尚一無所獲。然而不久,塔爾西斯人突然出現,戰鬥一觸即發,美加子駕駛機器人迎戰。艦隊為了逃離為數龐大的敵人,超空間跳躍至距離地球1光年多的地方,沒多久又要透過捷徑錨點前往8.6光年外的天狼星星系,且尚未發現返航捷徑。一旦抵達天狼星星系,意味著郵件要8年多才到得了地球,美加子在啟航前傳送了一份需要1年抵達的郵件,信裡告訴昇兩人的距離將擴大到8光年以上,並寫著「我們就好像是被宇宙和地球拆散的戀人似的」(わたしたちは、宇宙と地上にひきさかれる、恋人みたいだね)。
地球上的昇也思念著美加子,雖然一度放棄等待,但在2048年收到美加子在前往天狼星星系前傳的郵件後,毅然決定即使只有自己也要向前邁進。終於,美加子抵達距離地球8光年的天狼星星系中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阿格哈塔星。美加子傳送了費時8年才能到達地球的郵件給昇,信中傾訴了對他的愛意。隨後美加子意外與塔爾西斯人進行接觸,在過程中面對了自己的心情。联合国宇宙军很快和塔爾西斯人開戰,面臨慘重損失,美加子駕駛機器人殲滅敵方艦隊,但機體破損只能在宇宙中下墜。
8年後的2056年,地球上的昇收到那封告白郵件時已經24歲,且即將登上艦隊工作。雖然郵件內容大半成了亂碼,昇仍接收到了美加子的心意。最後一幕,兩個身處不同時空的人同時說道:「我就在這裡。」(ここにいるよ)
《星之聲》是一部片長25分鐘的全數位作品[10],為新海誠繼短片《她與她的貓》(1999年)後的第二部電影[11],也是第一部商業作品[12][13]兼實質意義上的出道作[11][10]。和前兩部作品一樣,本片的監督、劇本、演出、作畫、美術、剪輯等工作皆由他一人包辦[11]。
前作《她與她的貓》得到外界肯定,新海誠因此有了繼續創作的念頭,而該作品的得獎也讓Mangazoo(現改名為Comix Wave)與他聯繫[11]。新海誠一直以來就有構思著《星之聲》[11],他在2000年夏天完成最初情節[14],6月前後畫了第一張圖,圖中為一名女孩在駕駛艙裡面握著一支手機[15]。完成最初情節不久[14],新海誠搬進埼玉市鄰近武藏浦和站的住宅[16]。2001年夏天,原本任職於遊戲公司日本Falcom新海誠辭去持續五年的工作,專心在家投入《星之聲》的製作[14][11]。
對於堅持完成本片的原因,新海誠表示,他從新住處看到對面住的學生很晚才熄燈,想起自己學生時期自個兒熬夜時彷彿可以聽見平時聽不見的「聲音」,所以希望能將聲音傳達到深夜自己一個人的孤單時刻[17]。新海誠一開始的構想是讓主人翁直接用手機通話,但後來覺得這樣設計的結果會很封閉且樸素[18],最後就成了傳簡訊。在劇情中運用手機的靈感源自新海誠的親身經歷,那時日本正開始流行用手機傳簡訊和電子郵件,新海誠當時有在談戀愛,經常傳簡訊給女友。雖然他的簡訊很快就傳到她那,但有時要很久才收到回覆。新海誠回憶道:「這種時候我就會想,我們明明都住在東京,為什麼還要等這麼久,我覺得她的感受可能和我的相差甚遠。這樣的經歷促使我在電影中加入了手機的使用。」[19]新海誠也稱當時製作時他心裡想著一個人,本片就像是要給那個女孩的情書,不過想傳達的對象和他最後並沒有在一起[20][21]。
當時《她與她的貓》賣出超過5000張的影碟,新海誠於是決定加長片長,並加入機器人等具吸引力的要素,望能提高銷量;不過他也自稱不會為了銷量而改變自身堅持[10]。也因為《她與她的貓》是比較樸素的作品,新海誠希望這次能有更多觀眾看到他的作品[22]。他將他從小看著長大、相當熟悉的機器人、科幻、宇宙等元素挪用到《她與她的貓》的框架中,又因為片長做得很短,所以他覺得必須在科幻部分上多花點時間[22]。新海誠本人很喜歡科幻,稱本作是標準的正統科幻作品,而時間和空間的擴張也是他喜歡的部分,於是就將這些元素加入片中[22]。加入機器人的緣由除了商業外也包含想嘗試用3DCG製作看看[22]。部分觀眾將本片視為科幻和機器人動畫並予以批評,像是詬病本片和其他那類的作品很像[23],對此新海誠的看法是那些元素比較像是輔助[18],其實他在本片描寫的東西和《她與她的貓》沒什麼兩樣[23]。新海誠也表示,本片的故事核心是一對男女的遠距離戀愛,但是「因為超空間跳躍、讓手機也要經過數年才能傳到」這樣的設定,就只有科幻作品才能表現出來[23]。
因為還沒有明確想表達之物,新海誠認為《星之聲》比較像遊戲中間會有的「小短片」,而不是一部動畫[10]。
因為在日本Falcom工作的經歷,新海誠學了不少動畫製作的技術[11],也有做為工作用途的硬體設備可以使用,軟體他也具備[24]。新海誠在他的Power Mac G4個人電腦上製作本片,使用的軟體有LightWave 3D6.5、Adobe Photoshop5.0、Adobe After Effects4.1和Commotion3.1 DV等[7][25]。本片採全數位製作,內容結合2D動畫和3D動畫,部分使用電腦繪圖(CG)和傳統賽璐璐動畫。人物和背景皆是使用2D動畫,機械使用3DCG(部分添加賽璐璐光影),特效基本上是2D和3D的折衷。唯一類比完成的部分是角色的線畫,除此之外都是在電腦上製作。[25]本片的製作共費時7個月[26],在2002年1月完成[27],期間新海誠不眠不休地專心製作,僅將電腦運算時的空檔拿來睡眠[11]。本片以NTSC影像標準製作,因此解析度較新海誠之後的作品略低[28]。
新海誠先在動畫用紙上完成角色的線稿,然後掃描進電腦用Photoshop上色。新海誠自稱本業是製作遊戲,當時還沒有接觸過真正的賽璐璐畫,也沒有畫角色的經驗,所以他盡量避免動態的呈現。角色圖完成後會和背景圖進行合成,如果是2D角色要和3D動畫同步移動的部分,新海誠會在3D動畫中角色的位置也建模一個人偶。[25]所有的機械動畫(包含駕駛艙)都是以3DCG完成,新海誠表示因為不用手畫,所以他弄了很多花俏的動作,雖然如此他也積極加入靜止畫面。3DCG的渲染結果出來後,新海誠會將一些幀去除。此外,新海誠也會在3DCG上進行靜態剪輯,手繪修飾出高光效果,既省力又能降低與2D角色的違和感。[25]新海誠曾將第一支預告帶去DoGA辦的CG研習營,被眾人指點說「機甲這樣不行」,於是買了《GUNDAM》的片子來仔細研究[22]。
本片的背景圖一開始就是以Photoshop繪製,新海誠認為這點與一般商業動畫不一樣,而全數位化的背景自然和角色及3DCG相當契合。新海誠用了很多種繪畫背景的方式,例如以取景拍來的實景照片下去修改,或是使用3D工具中的遠近網格功能,當然也有從零開始畫的部分,像是背景中的星球。隨著製作的進行,新海誠累積了不少雲和地面的兼用卡,在各個不同背景中輪番使用。[25]背景中出現的移動電車是以3DCG繪製的素材,而高架電線桿則是將3DCG的成果當成草稿來描繪[29]。俯瞰地表的畫面是先使用3DCG完成透視線,再參考航空照片繪製而成[9]。新海誠經常使用Photoshop的圖層(layer)功能,將製作的畫面分成多層繪製再疊加起來[30],例如片中出現的手機畫面,他將螢幕畫在不同圖層上,利用遮罩(遮色片)功能製作可以捲動的動畫[31]。特效部分,爆炸、煙霧、推進器噴射的光、雨和霧氣等各種效果可以用3D或者手繪完成,如果是手繪的話,新海誠會在全动态影像模式下即興添加[25]。
本片採用5.1ch環繞音效[27]。新海誠與他當時的女友[32]篠原美香一起為本片配音,分別聲演男主角和女主角。後來發行DVD時,有專業的聲優鈴木千尋和武藤壽美為本片重新配音[8][33]。新海誠的朋友天門繼《她與她的貓》後再度操刀了本片的配樂[27][34]。配樂創作和動畫分鏡同時進行,有時新海誠必須改變動畫的時序來配合音樂[35]。本片的片尾曲「THROUGH THE YEARS AND FAR AWAY(HELLO, LITTLE STAR)」由天門譜曲,K. JUNO作詞,Low(本名みずさわゆうき)演唱[36]。
——新海誠接受雜誌《Newtype USA》專訪[35]
本片以原創動畫錄影帶(OVA)形式發表[37][38][39]。新海誠先於個人網站上公開本片的製作狀況和預告[40],之後於2002年2月2日星期六[41],在東京世田谷區下北澤一家有47個座位[42]、專門上映短片的小電影院下北澤Tollywood單館放映[39][40],他的前作《她與她的貓》當初也是在這家電影院上映[43]。《星之聲》在映前即在網路上引發話題,首映當日電影院前就排起了隊伍[40]。第一個週末的電影票全數售罄,週一觀眾有減少,不過從第三週開始,所有平日的電影票也通通賣完[44]。放映時間從2月2日開始,至3月1日結束,為期一個月,觀影人次總共有3500人[27]。最後一天追加上映五場至深夜[44],有將近500人前來觀影[27]。Tollywood的所有人大槻貴宏回憶道,當時因為門票售罄,就有自稱已經看過很多次的觀眾將票讓給還沒看過的人[44]。2002年4月19日到20日,本片在Tollywood舉行特別放映,暑假(8月)時又再度上片[27]。
在2002年之內,本片也在許多活動和中小型影展放映,獲得良好迴響[27]。本片作為個人電影,卻擁有高製作水準這點也引發話題[45],並登上動畫雜誌《Animage》的卷頭特集[22]。新海誠除了得到媒體報導外[35],也獲得演講和與知名創作者對談的機會[27][46][47]。新海誠在訪談中表示,如此廣大的迴響出乎他的意料,也讓他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10]。
本片的DVD(編號MZDV-0001)由CoMix Wave於2002年4月19日出品[48],收錄有導演版和聲優版兩種音軌,包裝為雙面印刷,附28頁小冊子。特別收錄包含動畫分鏡版、預告篇以及新海誠的前作《她與她的貓》,總長約55分鐘[49]。德間書店也於2002年10月6日發行DVDBOOK版,除了DVD外另附一本冊子,當中收錄背景美術圖集和分鏡圖[27][50]。雖然僅有在新海誠的個人網站和發行商的網站上宣傳,DVD發行一周內出貨量即達到1萬張。CG動畫競賽主辦方DoGA的代表表示,《星之聲》在日本國內的總獲利可能達到1億日圓。[51]截止至2003年8月,本片的DVD已售出6萬張以上[40],後來甚至達到6萬5000張,以小眾作品來說是很罕見的優秀成績[52]。本片也有推出電影原聲帶(編號CWCD-0001)[27]。CoMix Wave於2005年7月7日發行用於PSP的UMD-VIDEO版(編號MZDV-0201),2006年11月17日推出較便宜的「Service Price版」(編號MZDV-300),前者的特別收錄只有《她與她的貓》和電影預告,後者則沒有特別收錄,但有英語和韓語配音版[53]。《星之聲》也收錄在《秒速5公分》的藍光光碟當中,僅包含聲優版[54][55]。
2002年4月21日,本片在北海道文化放送電視首播[27][51]。Tollywood之後也多次舉辦紀念性的重映活動[27][56][12]。
2002年7月,ADV Films宣布已取得《星之聲》在北美地區的發行權[57]。ADV Films的董事史蒂芬·佛斯特(Steven Foster)坐鎮英語配音作業,兩名主角的配音員由亞當·寇倫(Adam Colon)和辛西婭·馬丁內茲(Cynthia Martinez)擔任[33]。ADV Films於2003年6月10日發行北美版DVD[58]。同年6月30日,ADV召回DVD,原因為未成功將導演版的日文配音收錄進去[38]。ADV Films UK於2003年11月17日在英國地區發行DVD[59]。ADV Films UK將本片和新海誠續作《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的DVD集結成新海誠套裝,於2007年9月3日發售[60]。版權之後易主給Anime Limited,2013年宣布將發行《星之聲》和《雲之彼端》的DVD和藍光光碟的組合套裝[61],於2018年7月30日上市[62][63]。在澳大拉西亞,本片的DVD由Madman Entertainment在2003年10月15日發行[64]。
在台灣,本片由普威爾國際取得代理版權,於2003年8月25日發行DVD,特別收錄與日版相同[65]。在香港,本片由亞洲影帶發行家用媒體,首先於2006年10月16日發行DVD和VCD[66][67],後於2016年推出高清版DVD[68]。在其他地區,本片在法國由Kazé代理[69],在義大利由d/visual代理[70],在俄羅斯由XLM Media代理[71]。2010年3月5日,為慶祝「全球新海日」,美國串流平台Crunchyroll開放《星之聲》等新海誠作品限時免費觀看,為期48小時。[72]
本片憑藉纖細又美麗的背景、獨創的演出和風格、隱藏著大量訊息的情節獲得十分高的評價[33][73][74]。另一方面,也有評論家批評靜止畫面過多、人物設計不佳[註 2]、片長過短造成科幻元素難以理解等缺點[33][74][75]。2003年,《星之聲》在DVD Verdict選出的百大DVD電影榜單上名列第100名[76]。
動畫新聞網的喬納森·梅斯(Jonathan Mays)在DVD評論當中稱讚道:「新海誠僅憑一己之力創造了這部傑作,在當中結合精美的動畫、催人淚下的故事和美麗真摯的對白,催生出這部2003年數一數二的作品。」梅斯指出,戀人被拆散的故事聽起來很典型,但新海誠有能力讓觀眾迅速進入劇情,並且始終興味盎然:「凡是經歷過異地戀,或者是品嘗過孤獨的人,想必都能體會到新海誠探索的各種情感。」梅斯也稱讚新海誠那不同於一般動畫作品的對白,每句話都別具意義,和劇情及角色發展配合得絲絲入扣;而新海誠繪製的背景也被他讚譽為少有人能與之比肩,並彌補了人物設計的不足,且對光線的高超運用除了逼真以外,還能有效傳達了各個場景中角色的心境。除了戰鬥場面差強人意,梅斯認為本片在幾乎所有方面都達到完美,天門的鋼琴配樂也十分合宜。不過在梅斯看來,經過改寫腳本的英文配音版令人失望,降低了作品的魅力。[33]
DVD Verdict的羅伯·萊恩伯格(Rob Lineberger)在DVD評論中稱,因為是一人作業,新海誠可以將各個元素凝聚和協調得很好,雖然精緻程度不比大工作室,但「新海誠懂得避開短處,成品的完成度感覺起來相當足」,且視覺風格、敘事結構和聲音元素感覺起來別有新意。萊恩伯格認為,新海誠簡單的作畫帶來獨特視覺感受,光線處理也恰到好處,唯一可挑剔之處在於反鋸齒處理不佳。另外他也稱,外包的鋼琴配樂做得很好,「成功將觀眾帶領道另一個世界」。萊恩伯格稱讚道,本片的情感相當具有渲染力,讓人難以置信這只是一部25分鐘的短片;「雖然以前也有出現過個人動畫作品,但沒有一部比得上《星之聲》」。[73]
THEM Anime Review的卡洛斯·羅斯(Carlos Ross)表示,新海誠只用了一般電視動畫一集的片長(25分鐘),就能「帶領觀眾穿越一個精心設計、引人入勝的宇宙,當中有著可愛、可以理解的角色,以及一段苦中帶甜的簡單戀情,讓人淚流滿面」,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單集日本動畫作品。雖然是個人作品,但羅斯認為,扣掉人物設計相對簡單和鏡頭少有移動等,本片幾乎看不出有那裡受限,配音出色,導演功力紮實,音樂也很到位,片長雖短但劇情相當豐富,動畫品質堪比《銀河冒險戰記》和《驚爆危機》。羅斯稱,唯一的遺憾在於想看到相當於一部長片的劇情,能多加著墨外星人的部分。[74]
IGN的A·E·史派羅(A.E. Sparrow)在評論中稱:「雖然《星之聲》是我近期看過視覺上最出彩的作品之一,但它終究只是一串配上漂亮畫面的音軌。(……)這部片無疑是美麗的,但它這樣子讓我想要更多。」[34]Mania.com的編者克里斯·貝弗里奇(Chris Beveridge)則在DVD評論中表示:「(DVD版)華麗絕倫。色彩之豐富和濃厚令人驚艷,飽滿而不暈染。色色分明,只有少部分地方出現圖形混疊。唯一真正的瑕疵出現在鏡頭上下平移的時候,有些微的卡頓存在,是素材本身就有的。」[58]Comics Worth Reading的約翰納·德雷珀·卡爾森(Johanna Draper Carlson)認為:「本片吸引人的點不在於視覺呈現——人物設計沒有新意且乏善可陳,交錯剪輯參差——而是在於作品的氛圍。」他覺得電影的內容太少,造成科幻元素令人困惑,而戰鬥場景也很差。[75]
本片榮獲第1屆新世紀東京國際動畫展21公開徵件部門優秀賞等許多獎項,東京國際動畫展實行委員會委員長石原慎太郎曾讚美道:「這個不為人知的才能是因為要傳達給世界而存在的!」[11]2005年,刊物編輯竹熊健太郎指出,自從《星之聲》和真島理一郎一人製作的《滑雪跳转》人氣火熱之後,業界對個人製作的動畫作品似乎越來越感興趣[77]。也有媒體稱本片「以壓倒性的品質震撼了業界」[78]、可說是引發了獨立日本動畫的熱潮[45]。女性動畫監督山本蒼美在求學時受到本片啟發,之後也以自製動畫出道[79]。動畫監督吉浦康裕稱自己在看完《星之聲》後查覺到作品中商業元素和娛樂性的重要,並給予本片好評[80][81]。藝術家村上隆也是本片的愛好者[82]。動畫製作人川村元氣日後回憶稱當時看到《星之聲》的感受是「震撼」[83]。
日期 | 獎項/活動/頒獎單位 | 類別 | 獲獎或入圍者 | 結果 | 來源 |
---|---|---|---|---|---|
2002年2月[84] | 第1回新世紀東京國際動畫展21 | 公開徵件部門 | 《星之聲》 | 優秀作品賞 | [85] |
2002年11月10日[86] | 第7回神戶動畫賞 | 最佳商業包裝作品 | 《星之聲》 | 獲獎 | [86] |
2002年12月2日(開幕)[87] | 2002年日本御宅族大賞 | 「勇往直前!」賞 | 《星之聲》 | 獲獎 | [88] |
2003年[89] | 第34回星雲賞 | 電影戲劇部門・媒體部門 | 《星之聲》 | 獲獎 | [89][90] |
藝術部門 | 《星之聲》 | 獲獎 | |||
2003年2月27日(頒獎)[91] | 第6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 | 《星之聲》 | 特別賞 | [91] | |
2003年2月5日(開幕)[92] | 第8回AMD大賞[註 3] | 最佳導演賞 | 新海誠 | 獲獎 | [92] |
2003年3月17日(頒獎)[93] | 2002年數位作品大賞 | 娛樂部門影像設計賞 | 《星之聲》 | 獲獎 | [94] |
小說版分為科幻作家大場惑執筆的版本和小說家加納新太執筆的版本,描述的仍是兩位主人翁的故事,但包含許多原片沒有的內容和劇情[27]。
大場惑版因為補充了作品的設定以及動畫結局的後續,也被視為更完整的《星之聲》[95]。在此版本的末尾,美加子消滅敵方保護了母艦,並且平安生還,2056年時昇隨著救援隊趕到,19歲的美加子和24歲的昇終於重逢。
卷數 | ![]() |
![]() | ||
---|---|---|---|---|
發售日期 | ISBN | 發售日期 | ISBN | |
全 | 2002年7月25日[96] | ISBN 978-4-84-010600-9 | 2006年4月 | ISBN 957-10-3213-1 |
卷數 | ![]() |
![]() | ||
---|---|---|---|---|
發售日期 | ISBN | 發售日期 | ISBN | |
全 | 2009年12月25日[97] | ISBN 978-4-84-010600-9 | 2016年10月 | ISBN 9787532772971 |
卷數 | ![]() |
![]() | ||
---|---|---|---|---|
發售日期 | ISBN | 發售日期 | ISBN | |
全 | 2016年11月17日[98] | ISBN 978-4-04-102628-1 | 2017年11月29日[99] | ISBN 978-957-853-106-2 |
卷數 | ![]() | |
---|---|---|
發售日期 | ISBN | |
全 | 2017年5月15日[100] | ISBN 978-4-04-631708-7 |
此版本的結尾接近原片,偏向開放式結局。
卷數 | ![]() |
![]() | ||
---|---|---|---|---|
發售日期 | ISBN | 發售日期 | ISBN | |
全 | 2006年9月29日[101] | ISBN 978-4-75-772973-5 | 2015年10月[102] | ISBN 9787550255944 |
漫畫版由佐原瑞作畫,刊載於講談社出版的漫畫雜誌《月刊Afternoon》,2004年4月號(2004年2月發售[103])開始連載,7月號後中斷,9月號恢復連載,2005年2月號完結[104]。漫畫版增加了不少劇情線、角色和對話[34],結局收尾在美加子在戰鬥中平安生還、看到救援隊名單上有昇的時候。
卷數 | ![]() |
![]() | ||
---|---|---|---|---|
發售日期 | ISBN | 發售日期 | ISBN | |
全 | 2005年2月22日[104] | ISBN 978-4-06-334984-9 | 2007年1月 | EAN 4717702208820 |
IGN的A·E·史派羅稱讚道:「佐原瑞的漫畫讓動畫中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橋段變得清楚。」[34]動畫新聞網的塞隆·馬汀(Theron Martin)認為漫畫版有著「承載著動人情感的強烈故事,充實了原版的動畫」,但「對結局的補充沒有必要」,且「角色設計不是新海誠的長處,佐原瑞也只有做到稍微加強而已」[105]。Comic Worth Reading的約翰納·德雷珀·卡爾森評論道:「漫畫版的作畫密度比許多日本漫畫都來得高,別具風格的背景支撐著筆下的世界。角色的臉孔時常隱沒在陰影中,暗示著分離和失去。」[106]Pop Culture Shock的梅琳達·比西(Melinda Beasi)則寫道:「漫畫版的美可說是絕對的。畫功相當精緻且富表現力,而版面配置,像是對話和旁白文字的位置和風格,讓故事在視覺上更具吸引力,也很容易跟得上內容。」[107]Mania.com的薩庫拉·伊瑞斯(Sakura Eries)批評漫畫「背景的細節不足,機甲設計乏味,動畫中令人嘆為觀止的場面在漫畫版中也被改得很沒衝擊力」[2]。
《星之聲》的廣播劇CD於2002年6月25日由先鋒LDC在日本發行,內容分為7個小節[108],除了本片的聲優版配音員鈴木千尋和武藤壽美外,關智一、尤加奈、山本麻里安和野島健兒等聲優也參與[109]。CD額外收錄有關智一和尤加奈主持的廣播節目《関様・姫のやっぱりキャラでイキましょう》,包含在內總長為54分鐘[109]。
曲目列表 | |
---|---|
曲序 | 曲目 |
1. | リシテアにて |
2. | Side story1 カオリの部屋にて |
3. | ファーストアタック |
4. | Side story2 ノゾミの部屋にて |
5. | アガルタ |
6. | Side story3 地球にて |
7. | あなたの帰る場所 |
卷數 | ![]() | |
---|---|---|
發售日期 | ISBN | |
全 | 2002年9月25日[110] | ISBN 978-4198615550 |
2015年4月3日,《星之聲》將改編成舞台劇的消息公開[111]。舞台劇由貓薄荷劇團(劇団キャットミント)演出,於2015年4月23日至27日在CBGKシブゲキ!!舉行了10場公演[112]。該劇為劇團的第7次公演,由劇團中的拝田ちさと擔綱劇本和演出[113],劇情填補了動畫中空白的部分[114]。舞台劇以「朗讀×劇」的形式演出,既不是朗讀劇也不是演劇。幫原片譜曲的天門回歸操刀配樂[113]。
Makoto Shinkai: Around June 2000, I drew one image illustration. I first drew a picture of a girl holding a cell phone in that cockpit.
Makoto Shinkai: Digital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e tools for image production were to the point where, pretty much, an individual could access them ... it was a period where DVDs, PlayStation 2 and things like that were spreading. Among the friends around me, there was also this excitement that, "maybe from now on individual production images could happen." Then I was like, "Is that so, then?" ... I had the hardware I was using at work, and I had the software, too.
Makoto Shinkai: The actual period of production, most of the images we actually used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last seven months. So in terms of real work, it was about seven months.
註:此處僅列出書籍或手冊等出版物,雜誌、期刊不在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