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
|
![]() 存檔 |
---|
2003年
6月或以前 7 8 9 10 11 12 月 |
# | 話題 | 發言 | 參與 | 最新發言 | 最後更新(UTC+8) |
---|---|---|---|---|---|
1 | 抛砖引玉一下 | 89 | 19 | Ericliu1912 | 2022-06-15 11:20 |
2 | 移除首页“你知道吗?”板块的“更多新条目”链接 | 61 | 19 | Lt2818 | 2022-06-24 11:56 |
3 | 设置过滤器拦截在条目中插入简短描述的编辑 | 17 | 10 | BlackShadowG | 2022-06-21 20:59 |
4 | 关于Template:Itn/special-header | 53 | 10 | Shizhao | 2022-06-21 11:40 |
5 | 是否可以为他人翻译的条目添加{{Translated page}} | 8 | 6 | Leiem | 2022-06-18 18:12 |
6 | 关于Template:Welcome | 24 | 7 | 魔琴 | 2022-06-25 15:18 |
7 | WP:AR积压 | 1 | 1 | 角色扮演对话 | 2022-06-22 22:30 |
8 | 震惊!亿元港币身价神秘收藏家低调编辑中文维基百科! | 7 | 5 | 弟魯 | 2022-06-25 15:32 |
發言更新圖例 |
---|
|
|
|
|
|
特殊狀態 |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
手動設定 |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
最近做了一个用于中文维基百科20周年的logo。虽然现在讨论这事还是太早,但既然做出来了就放一下。主要是在维基球上显示“廿載中維”四個字(毫无创意),最下面的设计是抄燃灯的(逃)。
字体方面:“廿載中”用的是方正楷体(繁体,陆标)。宋体字是思源宋体(“中文”、“二十”用CN,“周年”用TW)改的(简体的“周”字还是怪怪的)。“自由的百科全书”,简体用思源黑体CN,繁体用源石黑体。
希望能有大佬能做出更好的作品(然后10月24日前能煮得出结果(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13日 (日) 09:10 (UTC)
我也弄了一個版本(見右方),其中“維”字來自File:維 GungSeo.svg,因此不處理繁簡,其他文字用的是源流明體,而且本來繁簡沒有區別。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加寬一下margin。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2日 (二) 06:54 (UTC)
我另外弄了一個新設計,也讓大家看看(繁體與簡體都做好了)【2022年2月23日 (三) 13:43 (UTC)更新:加造了一個拼圖中的“維”字也是簡體的版本】。字體的部分除了中文字用源流明體外,其他都是用Noto Serif,保證完全開源。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3日 (三) 12:39 (UTC)
importScript('User:Sanmosa/Logo test Chinese Wikipedia 20th Anniversary Propsed Icon PNG.js');
(繁體+簡體A)或importScript('User:Sanmosa/Logo test Chinese Wikipedia 20th Anniversary Propsed Icon Version 2 PNG.js');
(繁體+簡體B)代碼。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3日 (三) 14:02 (UTC)importScript('User:Sanmosa/Logo test Chinese Wikipedia 20th Anniversary Propsed Icon Omega PNG.js');
(繁體+簡體A)或importScript('User:Sanmosa/Logo test Chinese Wikipedia 20th Anniversary Propsed Icon Omega Version 2 PNG.js');
(繁體+簡體B)代碼。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4日 (四) 10:41 (UTC)
importScript('User:A Chinese user/logo test 20th anniversary proposed icon.js');
代码以体验。--Я, Якийсь Вікіпедист із Китаї(U·K·R) 2022年4月8日 (五) 11:21 (UTC)
<span class="mw-logo-container">
那部分(就是“维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书”)能改吗?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6月10日 (五) 12:57 (UTC)
建议移除首页“你知道吗?”板块的“更多新条目”链接,该链接链接至Special:最新页面。该页面的条目没有经过筛选,ip建立的侵权条目、被提删的条目,甚至被打回草稿的条目([1])都会显示。这对读者的印象不太好。--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26日 (二) 05:36 (UTC)
由于上方讨论结果可能存在些争执,因此在此开启投票作为最终处理方式。投票时长暂定为两周,但根据WP:IAR精神可适当调整(如若投票活跃或者票数不相上下,可适当延长,反之则可适当缩短)。各位只需在自己支持的选项下留名即可,不用管自己反对的选项。
投票问题和选项列于下方。——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6月10日 (五) 13:08 (UTC)
(注:该链接原先链接至Special:最新页面)
负责展示简短描述{{Short description}}已由维基数据提供,不在本地设置,模板已经弃用,故建议在本地设置过滤器拦截使用该模板的编辑,提醒编辑在创建页面后到维基数据项添加,防止编辑翻译英文版条目时误加入该模板。--百战天虫(留言) 2022年5月1日 (日) 16:59 (UTC)
过滤器说明文字建议:
您的编辑行为触发了本过滤器,这是因为您在条目中加入简短描述模板{{Short description}},而该模板一般只在英文维基百科使用。目前,维基百科的页面描述由维基数据统一提供,无需在本地添加,所以请在创建页面后添加跨语言链接,之后点击“编辑链接”进入对应的维基数据项,在最顶部添加描述。
--百战天虫(留言) 2022年5月1日 (日) 17:07 (UTC)
{{Short description|这是一段简短描述}}
替换为<!--Short description|这是一段简短描述-->
的程序。于Wikipedia:机器人/申请。另外,是否有可能将条目中的描述直接转移到维基数据中而不经过改写?--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 2022年5月8日 (日) 09:17 (UTC)
有鉴于现行Special-header上关于COVID-19的内容已经稍显陈旧且略欠关注度,做了一个俄乌战争的Draft:Itn/special-header,请斧正。--Lucien09(留言) 战争,永恒的战争…… 2022年5月2日 (一) 13:54 (UTC)
“正在进行”的部分链接到持续更新的维基百科条目,该条目本身也经常出现在新闻中。通常使用以下标准来发布“正在进行”的内容:
- 任何条目都可以被提名为“正在进行”的链接。一般来说,这些事件可能缺乏值得列入新闻公告的新闻,但其条目仍有定期更新。
- 一般来说,条目不会仅仅因为它们与仍在发生的事件有关而被张贴到“正在进行”中。张贴到“正在进行”中的文章需要定期更新相关的信息。如果条目的最新更新时间比目前ITN上最旧的新闻公告还要久远,那么其更新频率通常不足以使其被列入“正在进行”。
- 被列为“正在进行”的条目不应因其新闻价值以外的原因而保留在头版。
- (注:“新闻公告”指的是一般ITN正常的四条新闻)
“正在发生”的部分链接到持续更新的维基百科条目,该条目本身也经常出现在新闻中。通常使用以下标准来发布“正在进行”的内容:
- 任何条目都可以被提名为“正在发生”的链接。一般来说,这些事件可能缺乏值得列入新闻公告的新闻,但其条目仍有定期更新。
- 一般来说,条目不会仅仅因为它们与仍在发生的事件有关而被张贴到“正在发生”中。张贴到“正在发生”中的条目需要定期更新相关的信息。如果条目的最新更新时间比目前ITN上最旧的新闻公告还要久远,那么其更新频率通常不足以使其被列入“正在发生”。
- 被列为“正在发生”的条目不应因其新闻价值以外的原因而保留在头版。
Wikipedia:翻譯指引指出应该在翻译条目的讨论页挂上{{Translated page}},这虽然只是一个指引,但未进行该步骤(或在编辑摘要声明)的话就是违反了CC BY-SA 3.0协议署名的要求。现在发现一些明显是翻译的条目却没有恰当署名,这样放着应该是不合规的。但他人为这些条目添加{{Translated page}}可能产生信息错误(如原始条目语种不明)及潜在的法律问题(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声明义务应该属于原始翻译者)。不知道社区对这一点有没有共识呢?--立日(留言) 2022年6月16日 (四) 09:27 (UTC)
欢迎模板有一句“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但是新用户接受该通知时无法通过黑体字部分进行提问。可否进行一定的更改?目前想出两种方案:
不知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来解决这问题。--50829!(留言) 2022年6月19日 (日) 11:13 (UTC)
已删除内容查询有大量积压的需处理页面,希望管理员能够处理。祝编安。--角色扮演对话(留言 · 贡献) 2022年6月22日 (三) 14:30 (UTC)
当你拿着三四千元人民币的月薪,在狭窄的出租屋里借着昏暗的灯光,一边孤独地吃着泡面火腿肠一边用二手笔记本编辑维基百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位身价过亿的大收藏家此时此刻也在和你一起编辑中文维基百科?
你没看错。就在中文维基百科由于折毛事件名誉大伤的时候,一件幸运的事情已经降临在了中文维基百科。一位身价过亿的大收藏家,低调地编辑了中文维基百科和其他语种的维基百科,并且在维基共享资源上传了个人收藏的诸多珍贵文物的照片。奇怪的是这一切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闲话少叙,还是先介绍一下重磅藏品吧。先从这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图1)开始。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明代景德镇御窑的精品,历来受到瓷器爱好者和收藏家的追捧。通常认为存世量不足20件,2014年拍卖曾创下2.8亿港元的纪录。这么珍贵的藏品,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只有一件。台北故宫稍多一些。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也有收藏。
拥有一件真品成化斗彩鸡缸杯足以成为瓷器界的顶级玩家。别急,重量级的还有汝窑。汝窑瓷器存世量学界虽有争议(例如常见的说法“67件半”),但共识是数量极少。喜欢瓷器的朋友多半听说过台北故宫那一件著名的汝窑洗,被乾隆皇帝误认为猫食盆的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只藏有20件汝窑。而中文维基百科低调的收藏家拥有至少两件:(图2、3;北京故宫同款)比汝窑收藏,堂堂北京故宫也不过10比1。身为个人藏家,厉害不厉害?
除了亿元港币级别的鸡缸杯,其他重量级藏品也很多。比如“修内司”款的官窑盘(图4),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都没有。还有官窑贯耳瓶(图5)。五大名窑怎么能少了哥窑呢?请看哥窑渣斗(图6)和哥窑胆瓶(图7),再来一件龙柄香炉(图8)。金代钧瓷(图9、10),小事一桩。定窑也有好几件(图11、12、13)。
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马马虎虎凑齐了,虽然有几件不是宋代的。宣德青花罐(图14),不在话下。建盏(图15)?小意思。唐三彩(图16、17),不算啥。至于石器骨器玉器,目前还没有重器。不过相信假以时日,收藏家会把重器照片无私地上架到维基共享资源供大家鉴赏的。
藏品如此丰富的收藏家,究竟是何身份呢?虽然媒体并没有报道,但是收藏家在用户页和每张图片的说明页留下了名字,并且注明自己是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博士(https://onesearch.lancaster-university.uk 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目录确实可以搜到对应人名的博士论文)。
搜索各语种维基百科和维基共享资源的编辑记录和其他网站后,神秘收藏家的面目渐渐清晰起来。神秘收藏家具有超乎常人的本领,可以“采集”到各种名贵的古物,例如上面提到的名窑瓷器和陶器、玉器、石器等等。即便是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半坡遗址,这位收藏家都能通过“采集”搞到标志性的尖底瓶(图18)。淡泊名利,不接受媒体采访,所以搜不到任何公开信息。与那些庸俗的土豪新贵收藏家不同,这位神秘的收藏家并没有自己的博物馆,藏品也不对外公开展出,异常低调。只有在Blogspot上建有纯虚拟的Jerome Museum Institute of Asian Arts,向全世界民众7*24小时免费开放参观。Pinterest上也有分馆。另外做的事情,就是用Ipad拍出一些略有模糊的照片(虽然模糊,但这份诚意令人感动),上传到维基共享资源,然后放到各语种的维基百科文章里(例如德文维基百科的三彩de:Sancai,马来语的中国瓷器ms:Seramik Cina里的插图已经以这位低调收藏家的图为主了),向热爱维基百科的各国民众展示自己的收藏,分文不取;并且在中文维基建立类似Category:Ge Ware的英文分类,把分类页面做成Gallery集中展示自己的收藏(如Category:哥窯)。此外也在维基共享资源的分类里插入Gallery,低调地展示自己的收藏。例如共享资源汝窑分类commons:Category:Ru ware里面,醒目位置展示的便是这位杰出的民间收藏家的藏品。
看到这一切,我非常感动。我觉得中文维基社群应该为这位低调的收藏家做些什么。各位觉得如何?(原标题:请社群关注Jeromeyuchien在中文维基百科及其他语种的编辑)--如沐西风(留言) 2022年6月24日 (五) 17:57 (UTC)
見到如沐西风的抱怨了,如果該用戶一直不遵循編輯指引,還是希望有管理員出來處理一下。—Outlookxp(留言) 2022年6月24日 (五) 22:0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