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格式手冊 |
---|
以下灰字並非正式指引,僅供參考 |
法律
|
音樂
|
本页面是Wikipedia:格式手册的子页面,指导「何时」使用各种格式技术,如粗体、斜体和下划线。要了解「如何」做到这一点,请参阅Wikipedia:如何编辑页面#字符格式。
粗体用于将条目的中文名称与普通文字区别开来。粗体通常用在一个条目的第一段,并用合适的名称和常用术语作为条目的题目,包括任何同义词和简称。仅当该术语首次出现时才这么做。举例来说,您应该避免既在领头的章节,又在领头图片的说明文字中对同一术语使用粗体。
如果条目的主题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名称,而仅仅是描述性的,那么标题不必出现在第一句中。如果它出现了,也不需要加粗。
维基百科会自动将章节标题和表格标题以粗体显示。人为加粗的标题,会显得特别加粗,虽然可以这么做,但并不合适。
对条目正文中的重点,请別使用粗体。在条目的其余部分,只有以下少数特殊用途才使用粗体。
如果一個外文出現在「條目定義句」中,並且符合以下至少任何一種情形:
則該名稱可根據Wikipedia:格式手册#條目定义句規定予以加粗,否則該外文不應加粗。外文全稱的縮略寫法字母不應單獨加粗。
下列情形中的标题使用斜体字。
变量符号通常使用斜体(E=mc2)。例外的情况包括粗体,或者字母上方带有一个箭头用于表示向量。 有些文字不用斜体,无需顾及上下文是怎样的,包括:
中文讀寫並不適合斜體。雖然技術上可做到,但並不適合閱讀,也無此體例。
维基标记两个单引号('')会被转换成HTML<i>标签,一般的浏览器会按照默认CSS规则把<i>渲染成斜体。本文只是反对使用斜体中文,並不代表不能修改CSS把被<i>标签包围的中文渲染成其他非斜体的样式[1],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
关于使用不同的样式手段来表达重点,这里有一些推荐的指引。 避免各种各样的过度强调,那样会分散写作的注意力。
在英文中,文字加下划线用于打字或手写等無法變換字體的場合表示斜体样式。在中文中下畫線與專名號相同,過去常用於人名等。在瀏覽器默認設定上,给文字加下划线可能与网页中的超链接相混淆,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用下劃線。参见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专名号。
在条目正文及表格之中,禁止手动或使用模板将文字染成某种特殊的颜色,可以接受的情况仅限于信息框中。这一方面是为了减轻服务器负担以及方便后来编辑者的维护,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色盲、色弱或使用黑白版本的读者阅读文字。[3]
只有在背景顏色可幫助闡釋條目內容,且沒有其他更佳的表達方式時,才可對表格或其他的內文元素加入背景顏色。為了照顧視障或色覺障礙讀者的需要,請避免單獨地使用背景顏色來表達某一含義,而應適當地同時以文字方式表述。為了保障條目的可讀性,請避免使用飽和度過高,或與文字對比度不足的顏色作為表格的背景色。禁止使用CSS代碼對表格背景加入花俏的樣式(如漸層色等)。
<em>
强调标签;然而MediaWiki的斜体语法生成的是<i>
,也即普通“斜体”含义的标签,一般不应挪作他用。英文维基百科在这个问题上推荐对于强调文字的斜体使用前述的<em>
(见en:MOS:EMPHASIS),其余使用一般语法。
:lang()
属性选择依赖于编者另行声明。参见{{zh-e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