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页面為一篇操作指南,用於介紹中文维基百科社群的一些实现和操作方式。 本文僅是一篇論述,不屬於方針或指引。如果本指南與相關方針或指引發生衝突或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請以方針或指引的條文為準。 |
當編輯維基頁面時,在文章內容的方框底下會有一列寫著「編輯摘要」的文字框。
在框內所寫入的文字,將會和編輯時間一起顯示在最近更改頁面。填寫編輯摘要是維基的指導原則之一。從過去的經驗裡,維基人認為即使是再簡短的說明也勝過沒有。
摘要欄是為了記載對條目所做的變更而存在。寫在該處的文字將永遠留存,即使有筆誤也無法更改。
若是只有加入一小段文字,也可以考慮將增加的內容直接複製到摘要內。當條目變動很大時,也請以簡潔的敘述讓其他維基人能夠瞭解修改內容。
摘要欄內能夠記載最大至500中文或英文字,超出限制的摘要部分將會被捨棄。
修改部分不明顯、或是刪除既有內容時,請在編輯摘要內寫下理由,修改理由不明確時有可能會被恢復至原先的版本。另外也可以考慮利用討論頁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編輯時標明大幅變更或小修改、以及適當的摘要,能夠有效幫助其他維基人判斷是否需要檢視該變更。摘要有時會吸引其他編者的興趣,而讓該領域的專家參與編輯。例如「修正筆誤」之類的具體摘要,會比「稍微修改」來得合適。
此外,從其他條目複製、搬動文章內容時,必須要在摘要欄內加入複製來源條目的連結,詳細請參見#何時應該加上連結。
在新建條目時所加入的編輯摘要會顯示於最新页面裡。維基百科每日都有許多條目被創建,其中有些條目會沒有被注意到而埋沒。在摘要欄內寫入適當的說明,有可能會吸引其他編者的注意,而參與條目的擴充或修正!
條目若是簡短的小作品,也可以考慮直接將文章內容複製到摘要裡。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條目則可以加上幾個關鍵字,讓專門領域外的維基人也能夠大致知道條目的性質。
如果條目名稱是人名
中文維基百科建議翻譯或複製(複製貼上)其他文章時,於摘要欄明確註明出處與適當的連結,這對於條目編輯歷史的資訊補充是很重要的事情。關於為何需要如此步驟,請閱覽Wikipedia:版权信息。
(另參見Wikipedia:版权信息)
(另參見Wikipedia:版权信息)
維基人為了有效率地達成一些工作,將摘要常用的字詞省略。以下列出一部分範例。
省略語 | 含義 |
---|---|
修正笔误、修正筆誤、typo、sp
|
修正錯字缺字。 |
lk、links
|
增加內部連結,用於增加新條目連結等時候。於省略語之後以維基連結格式方式用單引號圍住連結名稱。例如:link: '[[電車]]'
|
xl, ext lk
|
編輯外部連結。 |
维基化、維基化、wikify、wikified
|
對文章標示內部連結、增加章節等。 |
调整格式、調整格式、排版
|
依照格式手冊(Manual of Style)所做的變更。 |
#REDIRECT [[其他頁面]]、redi、rdr
|
重定向至[[○○○|其他頁面]]。 |
編修, ce, copyedit
|
推敲、編修、審閱校訂。 |
清理、cl、cleanup
|
清理。修改章節、錯字、文脈等細節。 |
[[其他條目名稱]]
|
貼上至其他條目名稱的連結(也可以附註文字)。這個作法尤其對於創建新條目時,可以用來吸引其他維基人的注意,尤其對於關注監視列表而沒有觀看新進條目的維基人。 |
+commons之類
|
增加其他計畫的連結。範例為維基共享資源連結。 |
revert、rvt、rv
|
回退至早前的版本。
|
rvv、rv/v
|
因為破壞行為而回退。
|
see Talk、见讨论页、見討論頁
|
關於此編輯的說明或討論,寫於條目的討論頁裡。 |
+ (add)
|
增加/刪除,可以簡略為"+"與"-"。(例如:「+官方網站」為增加官方網站的連結) |
消歧义、消歧義、dab、disambig
|
修改消歧義頁面(disambiguation page)(例如:將[[ASP]]改為[[Active Server Pages]])。 |
cite、ack
|
記載參考資料的出處。 |
分割、split
|
分拆條目。(例如:split to 縮小燈) |
合并、合併、merge
|
合併條目。 |
移动、移動、mv
|
移動部分文章。 |
tmp
|
增加 / 變更模板。 |
提交快速删除、提交快速刪除、{{delete}}、{{d}}、{{速删}}
|
提交快速刪除。 |
/* 章节 */
|
編輯條目章節時會自動加入如上的標題(依瀏覽器不同有可能不會自動加入)。在修改章節名稱或增加新章節時,可以重新替換(會顯示為「→章節名」)。 |
cat、category、分类、分類
|
增加或調整分類。 |